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他山之石《宇宙人》求索“钱学森之问”

来源:求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6 05: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天回顾、思考并深入探讨“钱学森之问”,更应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借鉴和发展冯·卡门当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思想。因此,笔者特别推荐冯·卡门的新传记《宇宙人》。 线上文化

今天回顾、思考并深入探讨“钱学森之问”,更应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借鉴和发展冯·卡门当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思想。因此,笔者特别推荐冯·卡门的新传记《宇宙人》。

线上文化活动近来日盛一日,大家谈教育谈人才谈创新,又谈起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笔者多次推荐、引述张现民先生的新译著《宇宙人--冯·卡门的航空航天岁月》(简称《宇宙人》)。这是一部思想严谨、征引丰富的学术性传记,传主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教授的授业恩师--冯·卡门,其音容笑貌生动鲜明。

冯·卡门的讲座经常一“座”难求,他出口成章,才华横溢又不失温文尔雅。据说他从来没有为讲座而进行过“正式”的准备,每次的讲法各不相同,往往是选择一些正在钻研但尚未“深思熟虑”的问题--每当此时,他便结合漂亮的板书,近乎“本能”地进行现场分析。在演算过程中又往往中间受阻,他就从黑板前后退一步,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放一个角儿咬在嘴里,一边咀嚼,一边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再次抓起粉笔时,学生们就会发现他的思维成效卓著:他总能在各类教学“死局”中“庖丁解牛”般地起死回生,使听众瞠目结舌,不约而同地为他的奇思妙想鼓掌叫好。他的讲座除了极具“舞台表现力”,其清晰度和想象力也独具特色,总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引人入胜,还常常以生活中的寻常事例和画图的形式来解释复杂的科学过程。

冯·卡门如果路过一间办公室,看到学生正为一道极其困难的题目而烦恼,他往往会推门而入,用片刻工夫了解情况,然后解决这些问题;那些一时“走神儿”的学生,则会发现自己的座位前,经常给摆上了“一杯黑咖啡”--冯·卡门总是乐呵呵地大声喊着学生的名字,引领他们攻坚克难,步入科学的殿堂。冯·卡门经常说:“从长远观点看,我仍然认为最杰出的创意,并非来自团队的秩序井然,而是源于‘个人内心世界的静止如水'。”

每当冯·卡门步入会议室时,所有参会者都一同起立。一手拿着雪茄的冯·卡门,用一个笑话或有趣的“现场发挥”和情景观察,开始他的演讲。他始终微笑着,用另一只手兴奋地打着手势,指指点点,先叫实验室的秘书宣读上周工作记录。此后,出席会议的所有人包括卡门自己、教师、来访学者、研究生和试验员,都要简单汇报各自负责的项目进展与工作状况。没有人敢在会上“一言不发”--偶尔一次尚可谅解,两次就犯了“大忌”--冯·卡门希望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新点子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科学检验和启发思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上世纪欧美围绕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国际科技、军工研发、国防攻关项目的详实场面与细节,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尤其是客观记录了一代科技教育家、创新实干家、国际活动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杰出组织者与领军人物冯·卡门成就辉煌的一生。正如钱学森教授在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后的感言:“我师从全世界闻名的权威、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权威冯·卡门。他是一位让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恩师。他教我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宇宙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冯·卡门与钱学森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在二战后期到上世纪50年代初这期间教学相长互为“镜像”--他们共同研发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在专业领域大放异彩,享誉国际影响深远--其中的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内涵精深的思维框架与丰富博大的学术胸怀以及组织原则、工作程序、具体做法等,励志又可资镜鉴。

来自中国的青年钱学森,正是在冯·卡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参与了当年一系列关于火箭研发的重要理论与实验工作,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国际一流学者。冯·卡门批准并实施了美国第一个隶属于大学的火箭研究项目,并以他崇高的学术威望,为航空航天及火箭研究撑起了深邃的科学思想的天空--他与钱学森的合作研究,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航空理论科学探索的一段佳话。

《宇宙人》强调了冯·卡门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个性化”而绝不“拘泥于课堂”,也不仅仅限于科学专业的问题。因此,当时全世界相关学术领域的青年才俊纷纷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都是为了师从冯·卡门,进而学习最前沿的科技。冯·卡门尤其鼓励那些根据理论分析采取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他经常举办家庭聚会,就是为了打破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师生之间有说有笑,有时候交流论文,有时草草记下几个公式,还就一些特别的技术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就拿出了解决方案,等等。

文章来源:《求索》 网址: http://www.qsqks.cn/zonghexinwen/2022/0726/772.html



上一篇:二次青藏科考,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下求索
下一篇:他们是荒野上的孤勇者:乱世中走出书斋,在考

求索投稿 | 求索编辑部| 求索版面费 | 求索论文发表 | 求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求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