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索》征稿要求[09/01]
- · 《求索》投稿方式[09/01]
- · 《求索》收稿方向[09/01]
- · 《求索》数据库收录影响[09/01]
- · 《求索》栏目设置[09/01]
- · 《求索》刊物宗旨[09/01]
回到现场与不朽相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他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人兄弟姐妹,自然拥有普通人必然和应该拥有的情感和眷恋。红色气质不可避免地孕育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土壤
他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人兄弟姐妹,自然拥有普通人必然和应该拥有的情感和眷恋。红色气质不可避免地孕育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土壤中,有着贴近普通人的诉求愿望和价值判断。为此,这本书在多数人物的呈现上,用了很大心思去挖掘红色气质铸造者的亲属们的认知和感受,引出和英雄们的对话,说明他们为什么不朽和不朽的方式。
红色气质:用精神串起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风采
《红色气质》是一部贴近读者阅读规律、彰显图文结合优势的书。讲究的图片让你睁大双眼,精到的文字让你细心体会。该书由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栏目》已播节目精选编辑而成,拥有天然的视觉表达和语言升华优势。但把纪录片转换为图文书,却又不是当一回搬运工那么简单。选什么内容,怎样结构,如何配文,才能使读者一册到手,不像看纪录片那样零零碎碎,而是带着新的期待走进一个相应完整的历史和精神通道,去迎接和感悟动人心魄的情感风景,是需要水平、需要创新的。《红色气质》成功了,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而且其本身也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
【读书者说】
《红色气质》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编著 商务印书馆
2016年,95岁的瞿独伊面对镜头唱起了《国际歌》。2021年,瞿独伊荣获“七一勋章”。先烈求索,后辈追随;岁月老去,信仰永恒。这便是传承的力量。图片选自《红色气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红色气质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因为它源发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本来就植根与人民。就像《红色气质》呈现人民解放军打进上海后自觉在街头马路上露宿的图片时,所配文字解读的那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上海这一仗,是解放,更是守护,守的是人民的心。”在红色气质铸造者的人生故事里,主角从来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的所有奋斗、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的未来,为了由普通人组成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所谓气质,就是品格精神。红色气质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党性品格、言行方式、精神血脉。用“红色气质”来指代“红色精神”,或许是觉得它比品格精神这样的称谓来得更有审美韵味,更能散发魅力,也更需要细节的精到选取和生动表达。
红色气质:连接起与读者的情感纽带
用亲属的眼光来回看英雄的精彩过往,用亲属的感受来抚摸英雄的高光时刻,由此呈现出来的红色气质,也就使读者生发出更为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并且肃然起敬。同时也说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百年大党的红色气质,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并且在今人的感受中,继续升华、传承不息。
文章来源:《求索》 网址: http://www.qsqks.cn/zonghexinwen/2022/070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