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精“芯”求索射电问天

来源:求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6 11: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电磁波谱中,太赫兹波段包含部分毫米波、全部亚毫米波和部分远红外,波长从3毫米到30微米,频率覆盖0.1~10太赫兹(太,T=1012)。太赫兹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研究手段也处于电子

在电磁波谱中,太赫兹波段包含部分毫米波、全部亚毫米波和部分远红外,波长从3毫米到30微米,频率覆盖0.1~10太赫兹(太,T=1012)。太赫兹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研究手段也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过渡的区域,具有指纹性、穿透性和安全性等重要特性。

仰望星空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本能,而宇宙的绮丽无法靠想象感知,只有“看见”才能了解。

绽放芳华 无悔青春

“当时感觉这项工作不太适合女生,不仅需要经常拆装和搭建很重的低温实验仪器,有时还要出野外。”这是李婧对该研究的第一印象,但她没有知难而退。

坚守初“芯” 攻坚克难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青年团队(以下简称太赫兹团队),多年来专注国际前沿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和空间天文应用研究,目前正在承担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研制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空间应用“零”的突破。

李婧经常带领太赫兹团队身裹实验服“泡”在无尘实验室里,一待就是数个小时。与她为伴的是设备运行的嗡嗡轰鸣声,是化学试剂散发的刺鼻气味,是口干舌燥却不能饮水的坚持与隐忍。

据了解,地球大气层对太赫兹信号的强烈吸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赫兹地面观测能力。为了让中国在该领域站在国际前沿,将观测平台从地面移到太空几乎是必经之路。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历经挫折与荆棘,太赫兹团队终于研制出高性能的氮化铌超导隧道结混频器芯片,将我国太赫兹高能隙低温超导探测的水平推进到国际前列。

“高灵敏度超导探测器测试经常会受到轻微振动的干扰。”李婧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排除周边环境引起地面振动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我们经常选择凌晨做实验,白天进行数据分析。”

不同于X射线对人体可能存在伤害,由于水对太赫兹有强烈的吸收性,因此太赫兹不会对物体尤其是生物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离反应。

关于指纹性,李婧解释道,物质的晶格振动和分子转动等引起的能级跃迁都对应在太赫兹谱段,而不同物质的光谱位置、强度、形状均有差异,具有指纹般的唯一性,常被称为太赫兹“指纹谱”。

绽放芳华,无悔青春。李婧代表太赫兹团队表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很幸福,而且这份工作又与国际前沿、国家需求紧密相连,我们很自豪。”

李婧还记得当年团队在开展研究之初,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超导芯片研制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虽然我们实验室有超导探测技术研究方向的国际知名专家,但工作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缺乏配套的超导芯片制备平台和实验仪器条件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随着实验条件的逐步改善,太赫兹团队坚守初“芯”,攻坚克难,通过持续潜心研究,解决了技术瓶颈背后的基础物理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为了选出适合太赫兹天文观测的优良台址,太赫兹团队成员多次登上51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顶着强风、忍着高反,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环境中调试设备,一干就是十几天。这些坚守的背后,是家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是高龄甚至疾病缠身的老人。

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他们,实现了我国首例千像元太赫兹超导成像阵列芯片……

现在,太赫兹团队承担“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研制任务,其技术指标达国际前沿水平。但李婧也指出,“作为我国首次空间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应用,其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

李婧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太赫兹探测技术的核心是“超导探测器”,是人类关于星空梦想的基石,更是关键核心技术。

“成像还是光谱?天文学家都要。”李婧指出,根据科学目标的不同,天文学家对观测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时需要大天区的多色成像,有时需要高频率分辨率的谱线观测。

记者 沈春蕾

近日,这支年轻的团队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文章来源:《求索》 网址: http://www.qsqks.cn/zonghexinwen/2022/0606/759.html



上一篇:[最忆是端午]国乐演奏《上下求索》
下一篇:【人物】漫长求索终见曙光 霍福德演绎当幸福来

求索投稿 | 求索编辑部| 求索版面费 | 求索论文发表 | 求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求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